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文旅产业发展走向更引得行业人士纷纷关注。文旅产业如何保住基础、激发活力?又如何融入新基建的蓝海?

约一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以及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向大会进行了总结。正如报告中所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文旅产业在此严峻的环境下如何发展,需要业界认真思考。

虽然报告中并未有直接涉及到文旅产业的具体内容,但仍可以从总体部署中找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坐标和方向,总体的基调就是:不等不靠,积极应对风险调整,突出重围。

01

积极落实“六保”

保住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

政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的工作着力点就是“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以保促稳,不设定经济增速目标值。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文旅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2%,显然今年要保持这个增速也是不可能了,而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增速也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未来七个月会发生什么都很难判断。所以,文旅产业发展目标也要调整,也要收缩,聚焦在“保”,就文旅产业来说,主要是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其中保市场主体,也就是要保企业是重中之重。

在政府工作中,在减税降费、金融扶持方面提出了具体办法。

税费方面,在以往疫情期间提出的政策基础上加大了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金融方面,报告提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期,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等内容。

这些措施对文旅企业来说都是适用的,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产业组织和文旅企业都应积极利用好这些政策,保住文旅产业的市场主体,尽可能降低企业死亡率。

02

积极参与改革

激发文旅产业的市场主体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在改革方面,政府报告提出了多个方面的内容,文旅产业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主要是资本要素(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创业板改革、保险保障)、土地、人才、技术和数据市场。这些内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有更具体的要求: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也是文化产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应积极行动起来,建立新的机制体制,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改革、土地政策落实、人才市场构建,尤其要关注文化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二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文旅产业中民营经济成分较高,多为中小微企业,容纳大量就业人口,是文旅产业创新力和市场活力的集聚地。

03

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文旅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的优势在本次疫情中显现了其优越性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多处提到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内容。就文旅产业来说,应重点关注:

一是“互联网+”战略下的互联网文旅产业发展。报告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当下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节点。如果疫情时间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互联网迁移的速度将不得不加快,当数字生产、生活和服务模式逐步替代并成为习惯,即便少量的体验经济复苏,数字化转型也可能就完成了。文旅产业是否形成这种根本性变革,要看很多因素,但当下的任务是行动起来。虽然前一段时间“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没有文旅部门参与,但这并意味着文旅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缺席。

二是积极参与“新基建”。政府工作报告在“扩大有效投资”中提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其中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2018年提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新基建”更具紧迫性,所以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就文旅产业而言,疫情是诱因,新基建才可能是引起产业根本变革的变量。在新基建中,有些是统一的基础设施,有些是文化产业特有的,不能等,不能靠,需要自己规划自己提出诉求,如文旅数字资产、文旅大数据、文旅产业智能管理等。